公司新聞 行業資訊 視頻中心
提供三維海容項目最新信息 前沿資訊最先掌握
軌道小車是醫院物流傳輸系統中的一種,該系統在醫院內搭建一系列專用軌道,通過小型載物車在軌道間運行,實現物品運送。
軌道小車系統由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研發成功。最初僅是為了傳送日本醫院患者病歷和x光片。我國醫用物流系統起步較晚,于1998年開始引入軌道小車,并在多家醫院推廣。然而殊不知與此同時,軌道小車因為局限性較多已經開始被發達國家淘汰。日本早在2000年就完全淘汰了軌道小車。究其根本原因,主要是其定位上不能滿足醫院需要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讓這套物流系統的走向衰落呢?
我們從軌道小車的參數說起:
傳輸速度:水平0.6m/s,垂直0.4m/s。
單車載重:10-15kg。
傳送物品:靜各種藥品、手術器械包、消毒輔料、檢驗病理樣本、X光片、病理檔案、各種單據和文件等中小型物品。
應用科室:靜脈配置中心、病理科、藥房、 血庫、檢驗科、輸液中心、中心供應、檔案行政、手術部ICU、門急診科、病區護理單元等科室。
由上述數據可看出軌道小車系統的局限性尤為明顯:
一是運輸效率低。醫院每天有成噸物資需要傳輸,而受到僅10-15KG的載重能力限制,不足以承擔巨量物資運輸任務,在運送高峰期出現較長時間排隊現象。受到體積限制,目前小車物流僅可傳送中小型物品;
二是設備在運行過程中,不斷變化的箱體方會出現方向倒置,向給搬送物帶來的沖擊力大,無法傳送部分易碎物品和液體;
三是維護成本高。小車軌道和箱體均外露在醫院走廊、辦公區,故障率較高。每臺小車在行走50公里后,必須做一次維護和保養。維護成本極高。
四是噪音較大。運行時巨大的噪音聲干擾醫院正常診療。
軌道小車功能劣勢導致了其在日本市場的節節敗退,我國不少醫院在安裝后也暴露了這些問題。那么如何解決?中型箱式物流系統給出了很好的答案。系統通過搭建提升機、水平傳輸線、收發工作站、中央控制系統、防火窗等設備,以傳輸箱為載體,在院內形成一個獨立的醫用物品運輸通道,實現全院物資快速、安全、平穩、高效發送與接收的自動化傳輸。
該系統全面解決了軌道小車物流傳輸系統的存在問題。第一,傳輸量更大,效率更高。單箱載重50-70KG,工作站可存放多個傳輸箱,順序發送,發送速度更快。第二,整個傳輸過程中物品始終保持水平狀態,安全穩定。第三,維護成本低,約軌道小車物流的三分之二左右。